基础篇
1.构图:把要表现的物体组织起来,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。
2.轮廓:是指物体外部和内部形状的线条,没有轮廓就没有形。
3.质感:通过色彩的光亮、冷暖及线条来表现物体的内在特质。
4.光源:便于观察和深入研究光线与明暗变化的规律。
5.透视:一点透视、两点透视、三点透视。
6.整体:指大的比例、明暗、空间、布局关系,以及形体结构、位置等。
7.写生:以实物为对象进行绘画的一种方式。
8.体积感:指绘画平面上所表现的物体能够给人立体感的感觉。
素描篇
11.投影:交代物体的体积空间,没有投影,物体会飘起来。
12.高光:指物体上最亮的部分(多见于质感光滑的物体)。
13.明暗:光线直射在物体产生的光亮度。
14.结构: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,不施明暗,没有光影,突出物体的结构特征。
15.反光:环境给物体暗部的光,不可过亮超过灰面。
16.排线:是指深浅不同的明暗调子。
17.擦画:塑造阶段为更好的表达物体细节的技法。
18.黑白灰:即三大面,也就是背光面、受光面、侧光面。
19.主体物:起到稳定画面构图、平衡画面黑白灰作用的物体。
20.明暗交界线:灰部和暗部的交接部分,是一个面。
色彩篇
21.笔触:画笔在画布上形成的带有特定质感和表现力的痕迹。
22.色调:一幅画中色彩的总体倾向,是整体的、大的色彩效果。
23.色阶:是指颜色之间分的阶段和层次。
24.冷暖:也称色性,是指色彩的冷暖倾向。
25.三原色:可以混合出所有颜料的颜色,即红黄蓝。
26.三要素:每一种色彩都具有的属性,即明度、色相和纯度。
27.固有色:物体本身所呈现的固有的颜色。
28.干湿法:指水和颜料之间的比例。
29.薄厚法:可用来表现不同质感的物体。
30.环境色:物体受周围色彩的影响,产生的色彩变化。
速写篇
31.疏密:"疏"即是对长线的概括运用“密”则是指对短线的组合调整。
32.流畅:体现出画面的表现力、生动性和绘画性。
33.力度:线的前后、虚实、黑白对比,都需要力度去掌控。
34.虚实:线条有轻重变化,人物会更加生动。
35.方圆:“方”是指不圆滑的线段,"圆"是指被段落所约束的弧线。
36.生动:表情生动、动态生动,画面才会更有意思。
37.头身比:速写人物比例,一般指站7坐5蹲3.5
38.大动态:更好的把握人物动始变化,提高形体准确度。
39.三庭五眼:指脸部长短标准比例。
40.线性、线面速写:纯线造型和线面结合的速写。
报考篇
41.单招:不看统考分数,高校单独设立的专业考试。
42.校考:部分艺术院校独立设立的考试,拿到合格证才有资格填报志愿。
43.大圈:专业取得过关证,但是名次不是特别好。
44.小圈:专业名次特别好,在院校的招生名额之内或者靠的比较近的名次。
45,综合分:专课成绩和专课成绩按一定比例合成的分数。
46提档线:招生院校按照提档比例提取考生档案的最低分数线。
47.预录取:为确保生源,学校采取的一种招生手段。
48.志愿清: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的情况下,只录取第一志愿的。
49.专业清:即"专业优先"
50.本科提前批:是指在本科一批之前录取的学校